闻说,这武周皇帝向来是喜欢才华横溢的美男子,在她执政期间,极为惜才,有能力之人基本上都不会被朝堂所错过。所以在这期间,众多的有才之士都纷纷前来大展才华,只为求得武周皇帝的青睐。不过,想要入武周皇帝的法眼,倒也不是一件那般简单的事情,武周皇帝的要求很高,并不单单是对其才华有着高要求,在仪表等各方面也都是要兼顾的。
论说这仪表堂堂,倒是有不少的男儿符合此项,倘若再加上个才华横溢,能够达标的男孩子便也就少了许多。当时,聚集在文学馆和崇文馆中的才子文人可谓是数不胜数,其中病有这么一位男子,不仅生得仪表堂堂,而且身材十分的高大,加上本身也很有学问,为此在当时相当受武周皇帝的喜欢。
此人名为宋之问。
宋之问倒是个有心思的人,颇有几分攀附之意。虽说在仕途上比较顺畅,而且还凭借着自身的本领获得了一个文学侍从的职位,平日里也经常在武周皇帝身边伴驾随侍着,但这宋之问到底是不知足,只想着如何让自己“更上一层楼”,如何让武周皇帝更加青睐于自己,妄想着成为武周皇帝的“近臣”,于是便处处讨好这武则天,想着有朝一日被武则天看上。
宋之问很会拍马屁,在武则天身边伺候之时,总是能够把握住机会,大显自己的才华,他所做的诗篇中,大多数对武则天的奉承,赞美,倒也让武则天很是欣喜,当时还将自己的锦袍赐给了宋之问,而宋之问也正是如此得寸进尺,萌发了不该有的想法,为此才有了后面的那个故事。
当时,在武则天身边当“近臣”的人是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人,这两个人凭借着武则天的宠爱,平日里倒也是因此沾了不少的光。宋之问一步步地讨好着武则天,最后混到了奉宸院当值。这奉宸院里的美男子倒也是不少,像宋之问这般的男子混在其中,倒也不是什么显眼的人了。不过,宋之问倒也是没有放弃,为了讨好武则天,他还专门为武则天写了一首情诗,自此自荐——
“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问津。更将织女支机石,还访成都卖卜人。”
从数据来看,3月份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房价格上涨城市个数有所增加,各线城市房价环比降幅继续收窄,上海新房价格领涨全国。
不得不说,可真是要令人大叹一句:好家伙!
在这一首诗歌当中,宋之问直接将这武则天比喻成那天上的明河,可望而不可及,但是自己的内心却希望亲近于她,由此可见,其心之诚。武则天倒也是明白这首诗歌的意思,不过,她的理由也相当简单,“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,但以其有口过。”武则天和自己的臣子崔融表示,这宋之问固然是好的,重点就在于他有口臭啊!
说来也是有些好笑的,宋之问费尽心思想要讨好武则天,可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口臭而被拒绝,不过武则天也没有当面和宋之问说明这个原因,毕竟,这也是掉人脸面的事情。崔融便只好当了个中间人,委婉的将这个原因告诉了宋之问。
这下可好,宋之问知道了自己为何会被武则天拒绝,心底倒也是难以接受的了,可是自己的口臭又没有办法改变,最后只能作罢,原来那番讨好武则天的心思,也便随着时间慢慢消散了不少。
说实话,宋之问本就是个品性不佳之人,内心贪图富贵,功利心极强,光凭这一点,想来也是武则天不太喜欢的,即便是当初真的到了武则天身边当“近臣”,怕也是落不得什么好。在武则天离世之后,宋之问也被贬岭南等地,不过。他的小人之心倒也是没有消除,总是想着如何攀附权贵,让自己一步登天。可是这种小心思其实很容易便会被人察觉,宋之问自然是不受待见的,最后,在被贬之地,宋之问还曾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——“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”
只是正规按月配资平台,宋之问最后依旧是没有逃过被赐死的结局,官场沉浮一生,爱慕虚荣,贪名图利,终究是将自己送上了绝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